【伞修】《檐下》长感想

我流长感想和我流零分阅读理解,投喂给我滴船 @桑原 的可爱故事《檐下》

因为文有1w2+,所以我努力攒到1w2的零头。

想到哪写哪,逻辑被我吃了,想法比较零散。

以下出现的粗体字是文中内容。

===


对这里文中的苏沐秋和叶修来说,檐下是有一段窄路。

窄路上时常照着一截金色的阳光,燕子去了又回,有时屋檐下面挂着的是冰凌,有时屋檐下不远处生着春草,外面是搭好的丝瓜架和葡萄藤。两道房檐下的窄路走到尽头的一排平房的头一间,叶修常常去那里找苏沐秋。

 

一开头就是把镜头由“房檐上”转到檐下。从雨声很大和“路面的积水上仍咕噜噜冒着气泡”来看雨势很大,并且居住的环境也并不是很好。从反面讲,下大雨前提的送饺子可以看出来叶家家长对苏家兄妹的照顾和牵念,且一开头苏沐秋和叶修就是知根知底的亲密关系。

“檐下”无疑是一个固定的场景,担当实现春去秋来时间推移的作用,“檐”的意味就像是家字的宝盖头一样,遮风挡雨。他们在那里经历伤痛和快乐,建立信任和默契,度过像汽水一样酸甜的青春。他们正是在那片屋檐下从孩童长成少年、长成青年,然后离开这一片屋檐。因此同时我猜想,它在后半部分应当也具有故土和回忆的象征意义。

 

从细节来说,有很多符合八九十年代生活气息的物件,比如“搪瓷盆”“焦化厂”在这里不一一列举。小船写到中间的时候甚至问我是否介意在违法边缘反复横跳(我回答了除原则性以外都不介意),然后我就在文里看到了“双轨制”这个词,尽管查完还是有点一知半解的,不过上下文中透露的信息已经足够让人理解前后大概发生了什么事和倒买倒卖在当时的严重性,并且也很具有八九十年代的时代特色。

作为一个故事来说,描述和解释恰恰就已经足够了。

 

对于设定来说,讲得其实算比较含糊,在这里粗略整理一下:王学虎和苏沐秋打架之后叶修问起缘由时苏沐秋说“他说我妈偷汉子生了我妹,我爸为了报复我妈炸了——”,王学虎的哥哥来找茬的时候说“有爹生没娘教的小崽子,和你娘生的小野种——”,两句话都是用破折号停顿的,因为中途被打断了没有说全;叶妈妈的“小虎那些话该不该说,大人心里得有点数”则讲得含蓄。再结合之前沐秋至少从四五岁、沐橙还只能咿咿呀呀的时候就是由奶奶带大,而叶妈妈两次感叹苏家两个孩子不容易等几点细节大致可以推测出苏沐秋的父母是怎么回事,旁人的这些说法其实也比较模棱两可,还留有一些转圜余地。

(补充:小船说设定的是生产事故遇难,所以确认真相确实在转圜的余地里,闲话是谣传。)

是比较讨巧、并且相对温柔的处理方法。

而同人的本质是借原作的人物讲个自己心目里的故事,本质是用这个故事去表达自己对原作人物以及对他们两个之间关系的理解。这样的处理也让架空背景下的私设没有占据过大篇幅,让原创人物没有喧宾夺主。

 

相应地讲,几乎可以想象,那种“路对面一排平房”的街坊邻居村头村尾地讲闲话是再常见不过了;再一步,家长的闲话又变成孩子的闲话,“叶修很小的时候就认识苏沐秋,那时他们都四五岁,苏沐秋还是个浑身泥土、打架狠得不行的小男孩,脸上身上常常挂着几道伤”和奶奶拎着拐杖驱赶别的孩子的叙述合情合理。

明明苏家的兄妹没有做错任何事,但是闲话能让很多的人不喜欢他们,能让不喜欢他们的人有理由和苏沐秋打架,寻衅他,拿闲话去讽刺他、侮辱他,所以他从小打架就狠得不行,并且熟知打伤人被对方家长找上门的流程。王学虎和他哥、和他们的家长仅是一个缩影。

就在这个前提下,苏沐秋带着妹妹相依为命,而同是邻居的叶家的家长则对兄妹俩照顾有加,从“差五分八点,门终于被敲响了,估摸着是小虎他爸妈先去苏沐秋家,见家里没人,转头就上叶修家来兴师问罪”这段能看到,叶家大小对苏家兄妹的好几乎是众人皆知的,甚或可以猜测之前就发生过类似问罪问到叶修家的事情。

那些事情和物件,比如下大雨的时候叶修去送的饺子、沐橙给叶家父母买的草绳扎的点心,比如叶修妈妈代为赔偿的医药费、苏沐秋拎上门用于道谢但跟人一起被轰走的一打鸡蛋……这些可以窥到一些并不和世故沾边的温情,毫无疑问地说,这种温情又难得又珍贵。也可以看出来,沐秋和沐橙对待这种温情是感激而并没有放低自己的。

他们本来就是很坚强的人,原作是,这篇文里也是。

 

再随便讲讲中间,苏沐秋离开之前叶修做的短梦:

“叶修做了一个动荡不安的短梦,他好像抱着一只帆布包,靠着脏兮兮的车窗玻璃蜷在硬座椅上摇摇晃晃。车轮与铁轨碰撞哐当作响,每一下都震得骨头要碎掉。他头痛欲裂,昏昏沉沉间,一瞬间四下都安静了,一阵暖意袭来,他在南国阳光中看到苏沐秋的脸。”

这意味着,苏沐秋还没有离开的时候,叶修已经梦见坐着火车去找他,像迫不及待地奔赴一个可能好也可能不好、但他们从来没有畏惧过的未来。

然后别离和重逢中间的故事又存留在“后来”对回忆的叙述里,在后面分离和重逢虚虚实实,叙述故事的地点是在用盆和倒过来的雨伞勉强接住房顶漏雨的狭小阁楼里面,葱油饼和之前呼应,并且结尾和开头一样下着雨:我不晓得这是巧合还是刻意而为之,但又有一点既像命运又很必然的感觉。

提及《致橡树》的分担和共享、“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也就是来印证这一点的吗?

 

然后就是我最想写的,关于伞修的部分了。

尽管是最想讲的PART,但显然因为够圆满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讲的!

(假装此处有土拨鼠大叫.gif

 

故事是竹马和竹马带着弟弟妹妹不那么平坦但顺利成长了的故事。他们一起打过架、一起吃过饭、一起堆过雪人。为了赚钱帮老师刻印试卷,甚至连油墨味都显得浪漫;在屋子外头搭过丝瓜架和葡萄架,果子是酸的,但总有一天会甜。他们心有灵犀地抓过对方的手臂在月色里牵过手,盖过一床被子睡过一张床。

苏沐秋和叶修那么默契。他们互不隐瞒互不猜忌,互相信任彼此维护。他们那么好,又有什么可多讲的呢?是讲从泡沫箱子里买下的冰棍还是烤得喷香的红薯,是讲房顶上的汽水瓶还是电话线里描述的烟花呢?

更不用讲投机倒把和投机倒把的朋友啦;也不用讲原作迁移进来、完美契合在背景里面的“该我超过你啦死心吧朋友”和从头再来。

就像叶修猜到了苏沐秋在干什么,就像他们哪一次或者每一次的甜言蜜语。这实在无法一一列举,也难以一一夸赞。这个故事的核心关于成长和爱,也关于少年和梦,那么温暖也那么青葱,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这种喜欢难以用其他的话来完整地表达出来,就索性直白一点哪怕显得简陋。

 

 

所有理解错误和过度解读的锅在我,所有的赞美和爱归写出这个可爱故事的可爱小船。

又及:投喂我叭我写长感想养你.jpg

 

19/02/17

评论
热度(18)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饿了 / Powered by LOFTER